2023年3月16日
還記得「大長今」,這部當年很轟動韓劇嗎?劇裡傳達了,傳統韓食的飲食觀念和醫道的想法。當時,我也因為追劇,開始對傳統的韓食,產生了好奇心,尤其每次看到劇中的做菜場景,都會覺得每道菜看起來都好好吃喔!
劇中,有一段劇情,讓我留下了深刻印象。這段劇情是這樣:小長金剛開始和師父—韓尚宮學習。有天,韓尚宮跟小長金說,去倒一碗水給她喝。
小長金倒了熱水、冷水、泉水……各種不同的水,但是韓尚宮都不滿意,要她重來。但是又不告訴她,到底要送什麼樣的水給她,她才會滿意,搞的小長今是滿頭霧水。讓小小年紀的她,感到很無奈與挫折。不知道要如何是好,以為師傅在整自己。
直到有一天,她突然靈光乍現,要去倒水之前,問了師父今天的身體狀況,有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,肚子痛不痛?上廁所順不順?仔細問完之後,她才去倒一碗水給師父喝。這時候,看到小長今端來的水,韓尚宮臉上露出稱許多微笑。原來,她要教給長今一個很重要的觀念,即使是一碗水,也是食物。
做食物的人,不只要做出美味的食物,供給人們享用,烹調食物時,還要考量對方身體狀況。因此,食物,不只要能滿足人的味蕾,還要能兼顧到身體健康。
透過這齣戲的流行,讓很多人看到,原來傳統的韓食,做的不只是細緻,吃的不只是美味,還包含了養生的觀念在其中。
只不過,這種飲食養生的觀念,並不需要外求,國外的月亮並沒有比較圓。
早在很久很久以前,我們的老祖先,就已經有飲食養生的觀念了。
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時代,就已經有「醫食同源」的概念。關於,「食療」也是流傳許久。而且,這些先人們所流傳至今的智慧,如果從現在的科學觀念來看,不但一點都不落伍,反而是非常先進。
像是在「黃帝內經」這本古代的醫書中,對食療的觀念,就這樣說明:「毒藥攻邪,五穀為養,五果為助,五畜為益,五菜為充,氣味合而服之,以補益精氣。」
什麼意思?用現在的白話解釋,就是生病的時候才需要吃藥,平常健康的時候,能夠做到「均衡飲食」就很棒棒了。這觀念,不是跟學校的健康教育課教授的內容差不多。所以,這個觀念一點都不新鮮,古時候的人老早就這樣傳授了呀!
所以飲食養身的食療觀念,不是現在才開始重視,古人老早就開始了。
除了養生,現在的人也熱衷追求「抗衰老」。所以,醫美很盛行,還有很多保健食品,也強調吃了可以延緩細胞的老化,大家都希望可以保持美美、帥帥的外表,與充滿活力的狀態。只是,這也不是只有現代人才在意,其實古人們也非常在意,為此還將相關的飲食、藥材,撰寫入醫學典籍中,流傳下來。像是「神農本經」裡就有記錄了一百多種強身益氣,防老抗衰的食品。
到隋唐、宋朝後,飲食療法越來越盛行,關於食療的書籍,一本接著一本地出版,像春雨過後的小草,陸陸續續冒出芽來。再到元朝,關於營養學的典籍就出現了。書中將食物、養生、醫療融合,不只介紹食品的養生作用,也將這些食物的醫療效果,詳加說明。這些古籍都是古人的智慧,只可惜,我們現在都不太重視,任由這些古人的智慧,封存在圖書館之中,實在有點可惜。
這學期選了「中醫藥膳學」,原本只是想學做一下藥膳,順便對傳統中醫,能有多一點認識與學習,同時也希望可以應用到生活中。雖然現在的科技比過去進步許多,但是如果說到要如何生活,我還是覺得古人比我們有智慧許多。
舉例來說,以前如果得了腸胃炎,會自己熬白粥吃。而且熬粥的時候,會特別把米粒熬到都化開了。每次吃煮成這樣的粥,胃腸都會覺得溫暖、舒服許多。為什麼要將粥熬煮到這種程度呢?古人真的很聰明,用這樣的方式,將食物化成較小的分子,身體就能夠比較容易吸收其中的營養。
再舉一個例子,為什麼吃西藥會出現抗藥性,但是中藥卻不會有這種情況發生呢?
教授說了,因為中藥的藥方是多種不同的中藥材搭配在一起,這些藥材進入人體之後,裡面的成分會激發人體某些機轉產生,讓我們的身體,自己產生能夠辨識病毒,抵抗病毒的自主反應,所以中藥沒有抗藥性的問題。
古人是不是很厲害?
看起來,這一堂課,並不單單只是滿足吃貨的口腹之慾而已,而是要用科學的方式,透過現在系統化研究的角度,來認識、學習古人的智慧,並且選擇適用於現代人的部分,順便用到自己的生活中。看來,這將是一門與古人交流,藉由古今對照,將古人的智慧精華,灌入到自己的腦袋中,說不定上完一學期的課後,就增加一甲子的功力了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