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進入修整模式】

2024年1月16日

      經絡的循行進入到第三圈,也到了一日的傍晚時分。

      接在足少陰腎經後,經絡循行走到「手厥陰心包經」。這時候,已到了晚上的七點到九點。正常的狀況下,多數的人應該都回到家休息了。但是,由於現代的工作型態,已與過去改變許多,有些上班族,甚至連學生,到這個點,還待在公司或補習班,沒辦法回家。

      但是,不得不說,我們從一早上開始忙,到了這個時間,真的已是身心俱疲,確實需要讓放鬆下來,回到休整的狀態。

Photo by Min An on Pexels. com

      這時候,經絡的循行,走到心包經。進入心包經,血液循環旺盛,血壓會變得較高,所以要留在家中休息,可以讓血壓保持平穩。

     十二經絡有「心經」與「心包經」。這兩條經絡的差別在哪兒呢?

      依照《黃帝內經》記載:「心者,君主之官,神明出焉。」「心」是君王,統籌管理各個臟腑,可以想見,「心」的地位有多麽重要。如果,從現代的醫學來看,心臟每天不停地跳動著,將血液打入血管中,將血液傳送到身體各處。

      血液的傳輸,不只帶了水分,還有各種養分、內分泌的物質,去給每一個細胞運用。也順道帶走細胞產生的廢物。雖然,以西方的醫學角度來看,調解這些是大腦做的事,但是真正執行的,卻是心臟的運作。

      而且,情緒的變化,確實也會影響心臟的運作。像是,如果人失戀或遭遇至親意外,會感到心碎。「心碎」這個詞,可不是文人的描述,而是人在極度悲傷時,真的會發生的事。

      可見,我們的心,如古人所言,不只是一個跳動的器官,也是一個感知的器官。如此看來,「心」的工作量實在很大,稍有出錯,便會影響到生命。所以,它需要有個護衛官,在一旁保護著,同時來分擔某些重任。

而這個護衛官,就是「心包」了。

      既然,「心」身為君主,自是不能隨意受外邪侵擾。萬一有這樣的狀況發生時,身為護衛官的心包絡,會先出現異狀。因此,心包會「代心受邪」。在《靈樞‧邪客》中提到:「心者,五臟六腑之大主也,精神之所舍也。其臟堅固,邪弗能容也。容之則心傷,心傷則神去,神去則死矣。故諸邪之在於心者,皆在於心之包絡。」

      所謂的「心包」,也稱之為「膻中」,是心臟外面的包膜,其作用是保護心臟。如果把心臟比擬做城堡,心包就是城堡外的護城河。

Photo by Mads Terkelsen on Pexels. com

      而在《素問‧靈蘭秘典論》提到:「膻中者,臣使之官,喜樂出焉。」意思是雖然「喜樂」發自於心,但卻是從心包反映出來的,所謂的「代心行令」就是這個意思。由此可知,「心包」不只保衛心臟,同時也反映心臟某些功能的作用。

      既然,「心包」是「心」的護衛官。那「心包經」也圍繞著心臟,發揮其護衛的作用。就像古代君主身旁的「內臣」一樣,既要傳達君王的旨意,也要能代為行事。

      從這個觀點來看,如果發現心臟問題時,像是心悸、高血壓、低血壓、心慌慌、呼吸急促、心律不整等等可以先從疏通心包經入手。

      既然「心包經」對於調節心臟狀態,有如此大的幫助,那麼「心包經」的循行路線又在哪兒呢?

      「心包經」開始於胸中,通過胸部來到手臂內側,順著手臂到手掌,最後抵達中指的指尖。另外一條小支脈則於掌中分出後,在無名指的指尖與三焦經相接。

      如果常常拍打「心包經」,保持這條經絡的順暢,對身體健康的維持,有什麼具體的幫助呢?

      當心包經的循行通暢,不僅有益心臟與心血管的健康,也可以讓呼吸保持順暢,同時有助自律神經調節,使我們的精神愉悅。所以,時常拍打心包經,不僅可提升心肺功能,也能達到鎮靜情緒,與安神等效果,這對睡眠的改善也會有所幫助。

      可見這是一條可以幫助我們快樂的經絡。

      除了拍打經絡外,還可以按哪些穴道,來保持這條經絡的暢通呢?

      首先是「膻中穴」。

      這是心包經的「募穴」。「募穴」指的是臟腑的氣血,主要積聚於此。因此,作為心包經的「募穴」,「膻中穴」可視為保護心臟血管的屏障。

      這個穴道在身體正面中線上,在兩個乳頭的連線,與身體中線相交處。經常按摩這裡,能使心包經的氣血保持暢通。如果有心煩氣躁或抑鬱的狀況,輕輕按摩也可緩解。

      其次是「內關穴」。中醫裡,有這樣一句話:「內關心胸胃」。意思就是,「內關穴」與胸部、上腹部這些臟腑都有相關。

      「內關穴」的位置,在手腕橫紋,正中上方三指處。時常按摩這個穴道,不只有助于心臟補氣血,預防心肌梗塞,對胃腸的功能也有幫助。像是如果有胃脹氣、打嗝或胃食道逆流等問題,時常按摩這個穴道,也會改善。

      最後是「勞宮穴」。

Photo by Keira Burton on Pexels. com

      「勞宮穴」是手厥陰心包經的滎(ㄒㄧㄥˊ)穴。「滎穴」的意思是指,經絡的脈氣從這個地方開始增強。

      「勞宮穴」的位置在手掌心的橫紋中央,第2、3掌骨之間,中指對應到掌心處。常常按摩「勞宮穴」,可強化心包經,減少外邪對心臟的傷害,也能泄心火,有助思慮清晰,平撫浮躁的情緒。

      我個人覺得按摩心包經與這些穴道,相當有效。

      過去一段時間,時常有打嗝,與心臟悶痛的困擾。就算上了經絡課,還是撐了快一學期後,才請教老師該如何是好。老師建議我按摩內關穴,後來又發現按膻中穴時,覺得頗為疼痛。經過幾天的穴道按摩後,這些狀況都有明顯的改善。

      這個經驗讓我更加確信,常常疏通經絡、穴道,有助身體狀況的改善,確有其效果。

      保持身體的健康,不只是責任,也是保持生活品質的基本要素。與其花很多精神,找各種偏方,還不如學習古人的智慧,或許更有幫助。希望大家的身體,都能夠透過自我保健,維持在健康的狀態!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hangelifesolution/
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changelifesolution/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Related Po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