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3月7日
《孟子‧梁惠王上》有這麼一句很熟悉的話:「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. 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。」這是對理想世界的描寫,這樣的世界,是眾人和諧共處的社會,是人人有所依靠的地方。
去學校唸書後,開始有機會接觸據點。去據點,美其名是上課,實則是陪長者們閒話家常,聊聊過往,順便鼓勵他們做些手作與運動,這是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這顆種子的萌芽。
這次論文的收案,也是以據點為對象,透過玉婷同學的介紹,來到了「斗南鎮新光社區發展協會」。在這個據點中,心中深受感動,也深感震撼。因為,這裡的負責人—陳聰明理事長,不僅做到了安老的部分,更在輔幼的部分推展開來。在這個據點中,孟子的話,真實地體現在這片土地上出來。
據點座落在斗南的馬路旁,一條小巷弄裡的古樸建築內,鬧中取靜。
一走進去,像是進入到另一個世界。一層樓的建築,像極三合院,主建築旁是廚房,而屋外有個不算小的埕。走入主建築中,第一個映入眼中的,是頭上高高粗粗的木頭樑柱。然後,才是坐滿長者的空間。
第一次到據點,是為了和理事長商談一下自己的論文收案。理事長人不僅待人和善,同時個性爽朗明快。聽完自己的簡單說明,立刻答應,並拿出行事曆,讓我排定時間,同時問說有什麼地方,需要他們的配合與幫助。
討論這些事,前後不到十分鐘。談完之後,看了一下周圍的的文宣、還有佈置,便與理事長閒聊了起來。
聊天是一定要的,這是熟悉,與建立人際的重要互動。
閒聊中,理事長簡單的說了一下據點的發展過程。
發展協會從他接手以來,不過幾年的時間。一開始,原本一週只有兩三天,讓長者可以來活動、上課的地方。不到一年,這裡就打造成為,長者們每天早上可以固定過來和朋友聚會的場所了。
在據點,這個功能真的很重要。長者們可以像上班或上學一般,每天有個地方可去。在那個地方,有朋友可見,有事可做,有話可聊,還午餐可吃,讓他們不會有漫漫白晝,百無聊賴的孤獨。
在據點中,長者們可以社交、學習、甚至可以發揮自己的餘熱,找回生活的重心,生命的意義。
把長者安頓好後,理事長的焦點,轉向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們。
他推動安親課輔,讓一些家庭功能較為弱勢的孩子,可以到據點寫功課,複習課業。後來更在一次的因緣際會中,讓長者們與小幼苗們學習太鼓,幫孩子們組織一支太鼓隊。這些參加的孩子們,開始有外出表演的機會。
太鼓隊,對那些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。
他們練習太鼓,一方面鍛鍊了身體,訓練了專注力,與合作協調的能力;另一方面,接受表演的邀約,幫助他們提升了自信心。從一個點的改變開始,孩子們的世界開始出現了不同方向的轉變。
在理事長用心的經營下,據點的場地充分地利用。早上顧老,下午輔幼,一個良善的循環,在這裡緩緩流動。
和理事長閒聊的時候,有位正要離開據點的阿嬤,對他說:「感謝你喔!讓這裡變得很好,讓我也可以很好、很歡喜。」
之前,曾經看過一篇文章,文章中提到了「關注圈」與「影響圈」。原來是在《與成功有約》書裡所提到。書的作者—史蒂芬‧柯維(Stephen R. Covey)與西恩‧柯維(Sean Covey)。
所謂的「關注圈」,指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關注的問題。例如,健康、子女、事業、經濟狀況,都算是所謂的「關注圈」。而「影響圈」,指的是人生中、生活裡所遇到的各式各樣問題。這些問題,有一些可以掌握,但有些則是讓我們無能為力。因此,把可以控制的事情圈起來,聚焦於此,想辦法解決,就形成「影響圈」。
這本書的作者說:人要積極擴大「影響圈」,而不是擴大「關注圈」,別讓不可控制的事情控制自己的人生。
理事長經營據點的態度,就是如此。
聊天的過程中,我問了:「做這麼多事,經費的問題如何解決?」
理事長輕描淡寫地說,這不是問題,可以跟政府申請,也有善心人是捐贈,還可以如何如何……。聽他的回答,突然覺得自己的問題很短視,因為在理事長的眼中,彷彿這些都不是個事,只要願意想辦法,就找出解決方案。
看著充滿活力的據點,心中很是感動,理事長創造了一個隱身於繁華世界的桃花源。表面上看,這世界看起來沒有因此有多大改變。但是他的用心,卻改變了去到那裡的長者與孩子的世界。他改變了好多人的世界,又怎能說,世界沒有因此而不同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