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8月25日
有句話:「心裡的傷,身體會記得。」人,之所以會生病,不只是因為吃了五穀雜糧,也不只有水土不服,外邪入侵,還有很大的一個因素,是「心」。心中有憂、有傷、有懣,這些能量積存在心中沒有流動,留多了、留久了,自然留來留去留成仇。於是,就以生病的形式表現出來。
古代中醫已經將情緒對身體的影響,寫得清楚明白。在《黃帝內經.素問》的〈陰陽應象大論〉和〈五運行大論〉中,提到了「怒傷肝、喜傷心、思傷脾、憂傷肺、恐傷腎」。雖說,這些情緒都是人的正常反應,但是如果反應過度了,壓抑了,都會影響到身體的健康。
身體,常常在與我們對話,透過各種不同的感覺,不同的表現,不同的狀態,提醒著我們。如果內在能量流動,出現阻塞的時候,會有酸、疼、痛的情況發生,但時如果堵塞的時間過久的話,臟腑就會不協調,此時就以病症的方式出現。
所謂能量的流動,包含的不只是血液,還有所謂了氣。除了這兩者,情緒的能量也是其中之一。
只不過,古人的智慧博大精深,像我這種沒有任何醫學基礎,完全是個不懂中醫理論的小白,想要把古人將身、心如何互動影響的智慧學到有點認識,大概還需要再修煉個三十年吧。不過,等到那時候,我可能是一個髮蒼蒼、視茫茫的老嫗了,或者已經悠遊在天地之間了。所以,面對這博大精深的學問,雖然很認同,很嚮往,也會持續學習。但是還是想要先有個快、準、容易的入門。這本書,就可以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
雖然,這本書跟中醫沒啥關聯,但我認為這世上的道理都是一樣的。如果一定要分什麼古今中外,反而會造成自己侷限,變得固步自封。
這次介紹的這本書,書名看起來相當身、心、靈,然而不管是古代中醫,或者是印度的阿育吠陀,都認為身心不分開,心靈不分家,而身體與靈性之間,並沒有那麼大的界線。一個健康的人,在身體、心理與心靈上,應該是保持平衡。
這本看起來很靈性的書,書名是「靈魂在說話—聆聽身體的語言」。
為什麼會想介紹這本書呢?
因為現在的主流醫學,面對身體的問題,較偏重於器質性的治療,也就是所謂:「頭痛醫頭,腳痛醫腳。」身體哪裡痛,或者測量出哪個數據,不在正常值的範圍,就直接投藥調整。有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,很多疾病,其實都與病人的心理壓力,或者情緒困擾相關。例如,甲狀腺癌,是與個性急躁、常感覺力不從心相關;乳癌,則是人際的情緒衝突相關,右邊是與伴侶或他人的衝突,左邊是與親人的衝突。
可見,身體會生病,不單單只是與生活作息、飲食習慣,或整體大環境有關係而已,和自己的情緒也很有關聯。這個論點,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專家針對這個方面做了研究,也有越來越多的人,也漸漸可以接受這樣的觀念。
但即便如此,我們只要一生病,常常還是會習慣以單一器官的角度,接受醫師的診治。可是,除了接受治療以外,我們也要想想,讓身體生病的其他原因。有時可能是心中有個結未解,有時或許是心底有個怒未發,有時候則是心上有個困未破,反正生病的原因很多,但不管原因是什麼,一定是從自己的內在找起。
我不喜歡人只要一得了什麼重大疾病,旁人就粗暴地,以自己主觀的視角下定論,什麼作息不正常,飲食不均衡,或者活動量不夠,更或甚者,還會說是業障重。好像人只要一生病,就是因為他錯很多,錯很大。但是,卻從沒有想過,其實生病的原因,並不一定只有因為個人的錯,有的時候是源於旁人的逼迫,與自身的壓抑,所以是結合了各種不同的因素,才會遇到這個令人心痛的難題。
身體,正在承擔這些沈重的壓力,我們很少聆聽它所傳遞的訊息,所以才會積小成大,最後一發不可收拾。
這本書裡面從身體的各個器官出發,有系統地介紹,當心靈、情緒面對什麼問題時,會在身體的什麼部位累積。例如,書中提到:當腹部受到影響,最簡單的訊息就是你無法「忍受」某件事。這件事違反你的意志,但你覺得自己無法表達,無法説任何話,於是把情緒都藏在「肚子」裡。
有句話就蠻符合這段描述:寶寶有苦,寶寶說不出。當我們壓抑、吞忍的時候,就會感到胃部疼痛,久而久之就會容易胃痛,甚至會出現潰瘍的狀況。
其實,不要一看到靈性或者身心靈,就主觀認定內容一定虛無飄渺,神神鬼鬼。有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發現,「人」不是只由有形的肉體,在有形之中,還有無形的能量在其中流淌,而兩者間彼此是交互影響。我們或許不一定可以時時感受無形的能量,但卻可以透過身體的感受與反饋,覺察兩者是否平衡發展。
所以,用一顆開放的心,來閱讀這本書,可以讓我們更明白,身體所出現的訊號,正視它在與我們溝通。如果,我們願意停下來,慢慢接收理解,進而讀懂這些訊號語言,真正的療癒就會出現。如同作者所寫:「當我們全心投入這個過程,自我療癒便會發生,我們也將進一步了解我們真正是誰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