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玩玩正念遊戲】

2023年3月22日

      還記得嗎?前兩週,正念老師說:學習正念,可以幫助我們試著拉開刺激,與反應間的距離,幫助我們的思考轉向,行為就能出現迴轉的能力。

      但是,日常生活中,有沒有什麼實際的練習,來幫助我們學習覺察出刺激,與反應間的距離呢?

Photo by  Pavel Danilyuk on Pexels. com

      有喔!上週雖然生病,但還是有去上課,也在課堂上參與了這個實作小遊戲。遊戲蠻有趣的,大家可以試著和朋友、家人玩玩看。

      遊戲的規則是這樣的。

      同學們先分組隨意聊天,一開始沒有什麼限制,就是閒聊。

      聊了一陣子之後,要開始來點小限制。

      首先,聊天的過程中,說話的人不可以說到「我」這個字。如果發現自己說到「我」,就要汪汪兩聲,當做小處罰。如果,自己沒有發現,被同組的同學提醒,那就要汪汪四聲。每一個人都要輪流說話,不能有人不說。

      就這樣,大家又聊了一陣子之後,限制再增加一些。在聊天的過程中,除了不可以提到「我」之外,也不可以出現無意義的語助詞,或口頭禪,像是嗯嗯啊啊,或者是然後啊,諸如此類等等。發現自己說出這樣的語詞,一樣要汪汪兩聲,如果被人提醒,一樣汪汪四聲。

      這個遊戲很好笑喔!

      一開始啊!因為沒什麼限制,大家都可以暢所欲言,哇啦哇啦說個不停,整個氣氛歡愉得很,每一個人反應都很熱絡。

Photo by  mhtoori .com on Pexels. com

      等到第一個遊戲規定出現時,所有人說話的語速,順間變慢。像是車子離開高速公路,下了交流道,開到了平面道路。什麼意思?本來可以一路高速前進,現在會遇到紅綠燈了,車子開開停停,不再像剛剛那麼流暢。     

有時候還會踩下緊急剎車,然後喊兩聲汪汪,因為說到「我」這個字;有時候會突然被嗶一聲,喔喔!被開罰單了,要汪汪四聲。大家說話的內容,開始變得斷斷續續。說話的人變得小心謹慎,聽話的人豎耳細聽。每個人都變專注了!

      當限制再增加的時候,這時候不是開車了,而是改成騎腳踏車,因為語速更慢了。每個人平常說話,多多少少都會有點口頭禪,這些語助詞、口頭禪,本就沒有什麼意義,所以大多數的時候,也不會認真注意。

      現在可好,連這些都不能出現,只能說些有意義的語詞,這下說話的內容變精簡了,聽起來是蠻能聽到重點的啦,可是好像少了點味道的感覺,語句簡明扼要,但缺少了輕鬆的趣味。而且,一邊說話,還要一邊注意這些細節,大家只能把語速在調慢一點。

      然後,聽別人說話的時候,除了要仔細聆聽內容之外,注意力有更多的部分,放在他們有沒有違規,聽話的過程,好像是更投入、更專心,但是其實是更容易分心。

      遊戲結束後,老師問了一下大家的感想。

      同學們紛紛表示,在不能說「我」這個字的時候,說話的語速確實需要放慢,只不過即使如此,「我」還是時不時會脫口而出,很難完全避免。此外,同學們再來的回饋,倒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。因為要注意同組的同學是否有違規,反而會沒有辦法將注意力,放在他們所說的內容上。

      之所以有點意外是因為,自己沒有這樣的感覺。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身體不適,過程中完全不想進行揪錯,隨便同組的同學,他們愛怎麼說,就怎麼說,開心就好。大概是因為抱持了這個心態,所以覺得沒有什麼特別的影響。

      但是,當限制的條件增加,同時範圍變得更廣且不明確時,反而會對說話造成干擾。這大概是因為,除了思考說話的內容之外,還要留意平常的說話習慣,還要同時改變習慣,一下子藥注意這麼多細節,說話反而變成了一件不像平常那樣容易。

      而且,聽話也變得沒那麼容易,一方面要消化對方所說的內容,一方面又要確認對方是否違規。而且語助詞或口頭禪顯然不是一個明確的指標,所以讓大家在聽話的時候,反而要花更多的腦力思考。

      這也是為什麼,到後來一直聽到教室裡,一群人汪汪來,汪汪去,大家都變成了「汪星人」了,顯得有些滑稽!

      為什麼要玩這個遊戲呢?     

教授說了,一個人的行為反應,通常會受到習慣的影響,而且大多數的時候,並不一定能覺察得出這些習慣。如果,想要刺激與反應間,讓行為轉向,就要改變自己的習慣。要改變習慣之前,就要先覺察到這些習慣。

      在遊戲的過程中,制定一些遊戲的限制,甚至一些有趣的罰則,目的並不是處罰,而是幫助覺察。讓自己可以在過程中,有意識地提醒自己。

Photo by Monstera on Pexels. com

      在生活中,也可以用類似的遊戲,來幫助自己提升注意力,還有覺察力。例如,現代的人常常會在做事情的時候,不自覺受到手機的影響,造成做事時注意力無法集中。這時候,把手機放在稍遠一點點的地方。當做事的時候,只要一出現伸手拿手機這個動作,就自己汪汪兩聲,順便記錄一下次數,等到時間一到,可以統計看看整個過程中,這個想拿手機的意念,出現過幾次,這樣就可以知道,腦中出現想拿手機的頻率了!

      其實,在整個遊戲的過程中,自己就有感覺,平常說話的語速很快,習慣性啪啦啪啦說個不停,有時速度快到,腦袋根本還來不及反應,因此常常說錯話而不自知。但是,在這次的遊戲中,因為有限制、有罰則,為了不想讓自己成為汪星人,說話的速度刻意放慢許多,而且是經過仔細思考過之後,才將想說的話說出來。

      這就像是,先把所有的話,在腦中播放過一次之後,再經由嘴巴播放出來。因此,用字遣詞慎重不少。整個過程中,不求反應機敏,只想著慎言慎言,所以出現違規的狀況,也很少被同組的同學糾錯。

      這樣的說話方式,果然和過去的習慣大相徑庭,實在很不習慣。

      不過,正是因為過去太自豪於自己的反應敏捷,也因此常常在言語中,刺傷了他人卻不自知,確實也有改變的必要。因此透過這個遊戲,讓自己學習覺察,練習三思而後言語。

      改變,雖然不容易,但也不是做不來。上了幾次課下來,開始發現,試著按照老師上課所說,拉開刺激與反應的距離之後,情緒真的比較不容易,隨著外在的情境起舞。同時也因為如此,也發現那些一開始就出現的想法、評判,其中有很多是自己的誤解。

      因此,大家可以試著玩玩這個小遊戲,說不定可以從遊戲的過程中,看到一些不自覺的習慣。透過遊戲,幫助提升自己的覺察力與專注力,進而放慢反應的速度,減少情緒被事件刺激而起舞的機會。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hangelifesolution
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changelifesolution/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Related Po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