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月2日
2024年到來了。
「新年」這天,對多數人而言,具有不同的意義。這一天並不僅僅只是個假日,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「時間地標」。
什麼是「時間地標」?
「時間地標」是一種人對於時間的概念。人們會認定,哪一天是好日子,什麼時候是好時候。
古人在制定節氣、曆法時,觀察了日升、日落的時刻,紀錄了月盈、月缺的規律,看見了春來、冬到的變化,發現了自然界穩定的規律,制定成日曆、月曆,讓每個人可以依循著這個規律生活。因此,在古時,每一個節日的訂定,都有其意義和特殊原因的。
從現代的研究中,也可以發現,每逢特殊的日子,人們特別容易設定的新目標。
2014年, 有三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的學者,發表了一篇論文。這篇論文,是他們分析了約八年半的Google搜尋後,所得到一個有趣的結論:在每年的1月1日,也就是新年這一天,人們搜尋「節食」這個關鍵字,比平常要多出了80%。也就是説,在新年這一天,人們會想做一些改變自己的決定,為自己訂下新的目標。
不過,在訂定新年新目標之前,我想要先來盤點一下,過去一年的累積。
查看了過去一年的檔案記錄後發現,在2023年,自己總共發了240篇文章。而在這些文章中,有30篇是關於書的分享。
過去一年,大約看了30本書吧!
不過,關於分享書的文章,一直沒有很高的點閱率。有一段時間,甚至想,算了!這應該不是大家喜歡的題材,還是不要寫了吧!但是為什麼還繼續下去呢?
一開始是因為,有時候沒有靈感,分享書,是一個很好的方式。哈哈~意思是,我也不是天天都有一大堆想法,或者事情可以寫,真的遇到沒有那麼多想法,或者靈感,分享看過的書,就可以墊檔一下啊!
後來,慢慢發現,這是一個很棒的方式,把寫文章當作是筆記,跟上課一樣,課後做一些記錄與回顧,順道再科普一下相關的資料,如此一來,對於課堂中學過的內容,會更有印象一些。
改變了想法後,也就不太在意,以書作為主題的文章,點閱率是否很高,因為這也就是個人的資料庫,別人看與不看,好像變得不那麼重要。
但是,也因為這個原因,在選擇書時,一定是啃得下去的書,如果暫時還吞不下去,便會選擇暫時先別看了。畢竟,面對那些啃不下去的書,是一種折磨,不只看的時候痛苦,就連記錄也是場災難。
可見,有趣、喜歡真的很重要,如果沒辦法做到這點,真的無法堅持下去。
不過,會不會落入「閱讀偏食」的盲點中?
這倒沒在擔心。
跟吃東西一樣,每一個人對於食物多少有些偏好,但是還是會注意到均衡飲食。
閱讀也是一樣,一開始會有偏好,如果開始與文字建立起熟悉度時,閱讀的領域,慢慢會拓展開來。無需強求,人其實是會變的,過去不喜歡,不代表未來會也是如此,不要讓想法限制自己。接受此時的無法,但是保持對未來的開放,這樣就夠了。
感覺很容易?
真的不困難。
例如,以前我超級討厭吃綠色花椰菜,任憑它有再高的營養價值,再好的防癌功能,不愛吃就是不吃。反正,世界上,也不是只有它這一種防癌,又營養多多的蔬菜。排除掉它,我還可以吃別的。
但是,後來在一個機緣之下,我吃了它,當時發現自己口味竟然變了,好像沒有那麼討厭與排斥後,於是也就接受了這個蔬菜,現在偶爾也會主動吃一點。
所以,真的不需要因為現在的無法,便認定自己將永遠做不到,或改變不了。
對吃是如此,對閱讀也可以這樣,其實我們面對所有事情,都可以時刻提醒自己,保持這般的態度。
不是常常說,不要自我設限嗎?但是我們其實常常在無意中,做了一個無形的框架限住自己。
現在的我,可以在態度上有這些改變,也與論文指導教授有關。
面對指導教授,心中滿是佩服。她原本的中醫藥專業,本就深厚底蘊,但是有可以在對各種不同方式的自然療法、輔助療法保持著開放與好奇的態度。她願意接受,來自四面八方相關的新資訊,也會主動瞭解。
所以關於每一種療法,她都有一定程度的認識,雖然還不到非常專精,但是她透過借力使力,相互合作的方式,為我們安排出相當多豐富的課程。
因此,心裡常常在想,在老師的腦袋中,到底裝了多少寶貝啊?面對老師,就是仰之彌高,望之彌堅的崇敬啊!
新的一年到來,關於閱讀,又設定了什麼新目標呢?
繼續保持日日服用這帖特效安眠藥。至於題材,會有什麼轉變就不知道了,反正當下缺什麼營養,就吃什麼食物,所以現在想看什麼書,就選什麼書看。這樣的目標,看似沒什麼新意,不是這樣的。
新年新目標就是,日日閱讀,從書中打開自己的想法,從生活中實踐想要的改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