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教與學的收穫】

2024年4月2日

      這半年多來,嘗試了很多次的線上課。

      疫情爆發後,線上課漸漸成為了顯學。開課變得方便,只要有電腦、只要有網路、只要有個有一個安靜的場所,就可以了。既不用與人實際接觸,也不用舟車勞頓,上完課,下了線,馬上可以休息了。因此,線上課越來越多,形式也越來越多元。

      不過,可能是因為自己成長的經驗,也或許自己的習慣,又或者是過往的累積吧,對於線上課的掌握,一直感覺沒有像實體課,那麼有把握。

Photo by  Kampus Production on Pexels.com

      即便如此,也沒有因此排斥拒絕。現在對於任何挑戰的想法就是,不要急著拒絕,可以先試看看,不必管成果,做就對了。

收穫,總會在每一次行動中得到。只要願意找找,總會發現每一次的收穫。其中最棒的收穫,就是看見不足。

      看到過往的不足,在這次終於有修正;看到以前的缺失,雖然這次還繼續著,但是好一點了;看到這一次又有新的不足出現。總之,每一次的不足,都是很好的發現,因為這是成為那個理想中的自己,必須看見的部分。

      第一次開人類圖的線上課。

      也是自從拿到一階引導師的資格後,第一次想著試著開課看看,還是以線上課為優先。因此從開課,到完成的過程中,又再是看見盲點的好時刻。

      《禮記‧學記》中有這麼一段話:「是故學然後知不足,教然後知困。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,知困然後能自強也。故曰教學相長也。」

      這一段咿咿呀呀的話,用現代的説法表達就是:學習了之後,才知道自己無知的地方,教了別人之後,才知道哪裡卡住了。知道自己無知,能夠反省,知道卡住的地方,才會自己去加強,所以說教跟學是互相成長的。

      真的是這樣的。

      從拿到引導師的資格到現在,腦袋總是有這麼個想法:還不足,還不夠,還不可以。這樣的想法,從一個方向看,是要多自我充實;從另一個角度想,就是過於自我設限。但不管從哪一個角度看,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點,那就是沒法接受全部的自己。

Photo by Dmitry Zvolskiy on Pexels.com

      人啊!當然會想要完美無瑕。所以,不管總會在腦中,對完美有個想像。完美的愛情、完美的婚姻、完美的父母、完美的工作……。

      追求完美是人性,但是接受完整才是成熟。因此,榮格老阿伯(lāu-a-peh)才會說了這句至理名言:「與其做好人,我寧願做一個完整的人。」

      因此,願意向外嘗試,某種程度也表示,開始接受那個不足的自己了。

      在這次的線上課,放鬆了許多,不像過去那麼緊張了。放鬆,某種程度也意味著,逐漸習慣這樣對著電腦,自說自話的狀態。雖然,在硬體的操作上,還是會有點卡頓,但是好多了。至於卡頓嘛,就是這一次的不足,可以改進的地方。

      細節的修正,在每一次執行後的檢討中發現。有些問題,過去已經出現過,但是為什麼還繼續發生呢?

      因為,之前需要修正的地方太多,有些地方也因此忽略了。每一次的修正,總是先改正腦中覺得最重要的地方。一個一個排隊,一件一件調整。

      然而,這次的線上課,最大的收穫,出現在準備的過程。

      在準備教材的時候,總會想想自己的「人類圖」設計。這一次,發現了一個早該如此,但是自己卻一直沒做到的事。那就是作為「生產者」,不是應該要「等待回應」嗎?怎麼從來沒有這樣做呢?很好笑吧!

      這個發現,讓我意識到自己的驕傲,也意識到習慣的影響,更意識到自己的軟弱。而驕傲與軟弱,是一體的兩面,它們是一組的。

      一直以來,總是習慣想到什麼,就會立刻去做。這樣看起來,好像行動力很好,但是結果卻不定如此。因為,這種說風就是雨的個性,很容易製造搬石頭砸自己腳的懊惱。而這個習慣源自於不想等待,想控制一切的個性。

      但是,花開有時,強扭的瓜也不甜。只是道理都懂,就是無法做到。

      至於「回應」這件事,也不是自問自答。而是要讓別人來問,看看自己的回應。但是,請別人來問自己本身,自己其實拉不下臉來,最後的結果依然是,自己說了算。因此,周圍的朋友,心中也會想,反正你都有決定了,還有問的必要嗎?

    「等帶回應」,成為很重要但卻很少做到的重點。

Photo by cottonbro studio on Pexels.com

      此時突然發現,從以前到現在,課上了,書唸了,知識記住了。但對於自己而言,書是書,知識是知識,而我依然是我。所學的一切,都只停留於腦中。

      於是,現在要認真來修正這樣的模式,認真體驗生產者的回應,感受一下,回應時有哪些不同的狀態。實驗看看,做著有回應的事,結果究竟如何。

      這個發現,成為了這次線上課最大的獲得。然而,實驗的結果,又會是什麼呢?之後再與大家分享。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hangelifesolution
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changelifesolution/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Related Po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