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4月13日
介紹過了八正道的前四項,正見、正思維、正語、正業。
從能夠看到不管身處於何種處境中,喜悅與苦難是同時存在,讓自己可以平衡的看見這一切。並將自己的注意力,選擇放在適當的地方,不執著於引發煩惱苦悶的事物上,打開視野,將注意力放在喜悅的事物上。
在生活中說出柔和、適當,且可以增進自己,與他人信心的話語,與表現適當、合宜且良善的行為,讓自己遠離煩惱、與苦悶的牽引,提升生活品質。
前面這四項的八正道,比較屬於個人想法的覺察,與言行舉止的表現。
接下來,要談的八正道中的第五項,正命;與第六項,正精進,將要帶領我們進入人群中,來到實際的人際修煉場練功,讓我們增加功力,與提升等級。
八正道的第五個,是「正命」。
正命中的「命」指的是維生,也就是維持生命。簡單的說,就是合宜的,適當的,可以維持生命、生活的職業。
現代人,不一定會結婚,但是工作應該會做。如果拿工作與婚姻來比較的話,工作陪伴一個人的時間,可能比婚姻陪伴的時間,還要長久許多。因此,如何選擇一份適合的工作,來陪伴我們,使生活不虞匱乏,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。
什麼工作,可以讓我們安身立命呢?
答案其實不複雜,能帶來喜悅、寧靜、快樂與利益的工作。用個單純的標準來說明,只要這份工作可以讓人,三餐吃得飽,晚上睡得著,只要做完事,有錢領就好。達到這個標準的工作,就是一份合宜、且適當的工作。
更務實的來說,想要生活過得安穩、喜悅,除了練習「正念」,提升覺察力之外,也需要一份可以依賴,讓生活無憂,同時能證明自己的能力與價值的工作。如果這份工作,進一步還可以幫助社會,使社會變得更美好,那就是個好上加好的志業。
如果沒有這樣的一份職業,成為我們生活的依靠,就算是練習再多的正念,也是鏡花水月。畢竟,在真實的世界中,總是要先能吃飽、穿暖,衣食無缺,同時有個棲身之所後,才有足夠的條件,再談論其他。 正命,談到的就是,一份足以養活自己,滿足生活所需的工作。試著可以停下腳步,仔細想想,現在所做的工作,是否符合這些條件?正因為工作在生命中,所佔的時間相當長,所以我們是可以慢慢觀察與選擇。只要有良善的立意,就是好的工作。
八正道的第六個,是「正精進」。
從字面上來看,「正精進」這兩個字,會讓人以為,要努力不懈的實踐,不斷追求自身進步的意思。但其實不完全是。正精進所討論的是,正確的方向指向哪裡?還有我們是否已經掌握到?最後是掌握了之後,我們是否正依循著這個方向,依照自己的時間,持續前進?
先思考一個問題:「到底是努力重要?還是選擇重要?」
人時常受限於過去經驗的累積,受限於過去思考的習慣。
這些限制,無形中制約了我們。這一些制約我們的想法,也會表現在生活中。就像一個行色匆忙的旅人,一直賣力地向前趕路,希望可以趕快回到家。但是如果,他沒看清家的方向,那麼如此奮力前行的趕路,也只是白費力氣。
因此,「努力」與「選擇、,到底哪個要優先思考的呢?答案呼之欲出。
先問一問自己:「此時此刻是否快樂?是否寧靜?如果要選擇的話,如何生活,才能引導自己獲得喜悅與寧靜?為了達到想望中的生活,需要有哪些學習?與哪些工具善巧?」
在人生的道路上,正確方向的選擇,遠比盲目努力衝刺來得重要。
先不急著完成所有的事,暫時停下來想想,此刻自己所做的事,是否能使人生喜悅、寧靜呢?答案如果是肯定的話,試著讓這些喜悅、寧靜,一點一滴地在生活當中升起與累積;萬一答案是否定的話,便是要試著把那些干擾的因素,逐一逐一地減少。
用更生活化的角度來看,正精進可以看成是良好習慣的養成。
一個人的行為,是從習慣,從點點滴滴的心念所構成。一個人的想法,會形成習慣性的行為;習慣性的行為會決定性格,最後性格會決定命運。因此,想要改變命運,就從改變思維、改變習慣開始。
正精進的焦點,就是在問:要如何培養良好的習慣與行為?
也就是說,正精進是在思考,如何透過正念覺知,把良好習慣與行為,從起心動念之中,慢慢覺察與養成。換句話說,正精進是培養良好習慣行為的原則。
回頭看看,現在的生活習慣、行為習慣,是否可以讓自己的身體健康?是否可以讓自己與他人喜悅?是否可以讓自己,與他人感受到恆常的快樂?先思考自己內心的目標與想望,確認自己的方向,再找出實踐的過程中,所需要的習慣,最後將這些習慣一一養成,如此一來,就能改變現在的生活。
看完了「正命」與「正精進」的說明。是否發現,正念不只是一直覺知、覺察而已,而是在生活中、工作中實踐。如果一個人,只有不斷的覺察、覺知,生活中卻做不到,適切的行為習慣,說話方式,讓自己可以飲食有節,行為有度,與家人平靜和諧相處,工作時,與上司、同事相互合作,善盡自己的職責。那麼,這些覺知或覺察是一點意義也沒有。
所以,正念不是關起門來,獨自內省。而是在內省之後,打開門,走進家庭與社會,和周圍的人互動,以檢視這些內省時的發現,是否有助於安頓自己的身心。如果自己的人際互動,可以越來越和諧的話,才表示我們達到了,學習正念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