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愛怎麼長,就怎麼長—「木」】

2023年5月7日

      人生需要範本嗎?

      我覺得,應該有榜樣,但是需不需要範本,值得深思。

      這兩者有什麼不同,感覺上意義差不了太多。

      「榜樣」像星辰,當我們仰望時,看到它的存在,於是朝著這個方向前行,只不過路徑人人不同,條條大路通羅馬嘛!而「範本」具體明確,有清楚的步驟、路徑,甚至於最後的結果,也會雷同。也許,這些結局可能看起來不太相同,如果深究其中,會發現本質相同。

      很多時候,我們會先向範本學習、模仿後,才開始修剪、調整,最後長出自己的樣貌。所以有範本很好。但是,當自己的樣貌漸漸形成之後,可能會脫離範本,轉而望向榜樣。以榜樣為目標,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,到達那個高度。

      每一次,去據點和長者們互動後,他們的回應,總是有很多對生命的思考。這些思考,一方面幫助自己教材準備時,找出適合的內容;一方面就像這樣,反推回到自己身上,想想自己還需要些什麼,才能讓每個前進的步伐,走得無愧一些。只能是無愧啦,不可能沒有阻擾,或者不會犯錯,畢竟小子還在學習、體驗之中。

      這次去據點,帶領長者們認識的字是「木」。

      「木」這個字很簡單,很親民,長者們也熟悉。正是因為這個自以為單的想法,也會同理推斷認為,長者們應該也是有相同的看法。但是,實際經驗過之後,會再次看到中間的落差。這是一直以來的毛病。自己做起來簡單的事,便也以為別人也可以輕易完成。

      為什麼這麼說呢?

      準備教材,思考流程的時候,就是因為覺得這個字很簡單,自然會想些複雜的變法。然而,長者們在實際操作時,他們並不這樣想。

      不過就是認識「木」,這麽一個簡單的字,哪來那麼多人生哲理與領悟啊?

      這就是現場教學最有趣的地方,在同一個場域中,他們會敏銳地感受到我的狀態,而我也會接收到他們的反應。過程中,感受與情緒是流動的,最後這些流動,會反應在他們的作品上。

      這次「木」的認識,是上一次手撕畫的延續。手撕畫,他們已經有經驗了,所以這次在準備教材時候,心中想著,再多空出更多的空間,讓長者們可以創造發揮。

      這些長者們很心急,在我還在發材料時,他們已經忍不住想要動手。每個人看著眼前的東西,一直問問題,這要怎麼做,那又是什麼?

      只好一直跟他們說:「哎呀!別急嘛!不要一直趕火車啦,等東西發完再說。」

      發完材料,開始說明,要先做什麼,要怎麼做時。他們邊問邊抱怨:「這樣做對嗎?怎麽都沒有先做個樣本給我們看。」

      嗯!對呀,我完全沒有想過要做個樣本給他們參考,他們的抱怨很有理。

      我只能再次告訴他們,在這裡沒有對錯,只要是你們自己的想法,怎麼表現都是好的。通常這樣的回答,他們一開始都是不買單的。只好在巡堂的過程中,邊看、邊拿起他們的作品展示,肯定地告訴他們:「你們做出的東西,都是我想像不到的,如果有一個樣本參考,你們就做不出,這麼富有變化的作品了。」

      就這樣,他們又被我說服了,願意放開手來,盡情表現。

      這是每次都會有的過場,哈哈~

      於是,透過他們天馬行空的創造,有手撕、有黏貼、有畫圖,一棵棵長相不同的參天大樹,終於完成。

      完成之後,一定要幫他們拍照。這次我更近一步,請他們拉下口罩,綻放最美的笑容,與自己的作品留影。果然,又是另一種甜死人不償命的說法,雖說是如此,但是他們很買單,所以每一個長者都笑逐顏開。

      其實,每一次互動的開始,都需要破冰,只是冰塊越來越小,也越來越容易破開。可以感覺到,他們現在漸漸接受認字、寫字這件事。但偶爾還是要撒嬌一下,說自己沒學過,不認識字,不會拿筆寫字。

      不過,他們的回應,也是提醒自己,要與他們站在同一個位置,以歡喜的心對待。正念的老師上課說:「擁有歡喜的心時,會帶來柔軟度與承擔度。當注意力習慣,讓自己放在歡喜的事情上,心量會慢慢擴大,身體會跟著柔軟,心也會一起柔軟。」這樣,自己才能彎下腰來,與長者們同等高度,看清他們眼中的世界。

      看著長者們從無所依歸的慌張,到自由恣意的創造,一步一步都在證明,只要能讓心願意,每一個人都可以在沒有範本的狀況下,劈出不同的想像空間。

      人生需要範本嗎?因人而異吧,但是可以肯定的是,寫字塗鴉,不需要範本。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hangelifesolution
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changelifesolution/

標籤: ,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Related Po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