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8月18日
這世界上,每一門專業的知識,像是醫學、化學、物理學……,這些專業知識都有其發展的起源與過程。不只是國家興衰有歷史,這些專業知識也是有歷史,而且了解這些歷史的過程,也是一門專業的知識,也有專業人士會投注心力研究。
想了解這些知識,是如何演變成,現代我們熟悉的模樣,了解一下相關的歷史,是直接的途徑。只不過,很多發展史記錄的內容,通常都過於專業、冷僻、生硬,不太使用人話表達,像我這種不喜歡下功夫認真研究學問的外行人,如果和那些知識直球對決的話,保證只需要一球就立刻被KO,根本一點都啃不下去。
由於這一兩年,自己對心理學、心理諮商還有一些相關書籍的興趣濃厚了一些,所以只要看到相關主題的書名,都會忍不住拿來翻翻。但是,因為又不是專業人士,實在沒有足夠的能力,研讀深厚的專業書籍,所以選擇讀些輕鬆小品,讓自己對這個領域,可以多一點點的認識與了解,就是一個不錯的方式。
今天要來介紹的書,跟心理學的歷史發展有點關係,不過不是硬梆梆的心理學史,而是在心理學這門專業知識發展過程中,一些著名的小故事。看看這些故事,稍微了解一下,現在的心理學,是如何發展成現代的樣子。
這次介紹的書,書名叫做—「24個最受歡迎的心理學故事」。書裡的故事,來自於心理學系的課堂中,那些讓學生反應熱烈,最具討論點的話題。作者約翰‧霍根本身就是一個心理學教授,教的就是大學心理學歷史的課程。
由專門教心理學歷史的教授,寫出來的心理故事,相關的考據、以及背景,都會嚴謹許多。但是,這樣的書,最怕的也會是這個部分。因為是專業人士所寫,內容很怕不是用普通大白話表達,閱讀起來會覺得內容很孤傲,一點都不想看下去。
幸好,這位教授在編撰這本書的時候,就是希望可以讓不懂這門學科的普通人,能夠看懂書的內容,所以就算沒有相關背景知識,或學術訓練的人,也可以順利閱讀。
這本書裡面,從早期的一些故事,到後來的一些心理學實驗,精挑細選了一下。從閱讀故事的過程中,會看到心理學包含了很多的範疇。不只是心理治療。從前科學時代的萌芽期心理學,到百花齊放的早期心理學,再到現在多元樣貌的當代心理學。從一個個的故事中,會慢慢理解,這門知識的鐘擺,是如何擺盪發展。
心理學,研究的雖然是「人心」。但是,這裡面包含的卻又不只是人的情緒、還有人的思考,以及人的發展。
以前在唸書的時候,教育心理學是必修。當時,學了一些與教育相關的心理學知識。這門必修的目的,是要透過了解人的發展,與心理的轉變,增進教學的效能。
但是,最近這幾年,卻深深發現,當時真的沒有認真學習,很多知識都不懂,但又不知道自己的無知,所以時常以粗暴的方式,處理人的問題,然後還自以為是沾沾自喜。如果不是決定停下腳步,重回校園學習,根本不會明白,當時的自己是有多麽無知。
自從開始閱讀、聆聽與心理學相關的書籍和Padcast,修正自己的做法與態度,越來越發現,就算沒有要成為一位專業的心裡學者,或者心理工作者,但是多瞭解一點心理學的知識,並且應用在生活中,確實是有很大的幫助。最大的改變,就是可以更有彈性與多角度的態度,面對自己與對待周圍的人。
學術的目的,果然就是在生活。任何專業的知識與學問,最重要的目的,都是要改善我們的生活。知識,確實擁有改變的力量,尤其是願意放下身段,放下高傲,放下自大,放下限制,用一種謙虛的態度去親近與實踐時,讓知識為生活創造改變。
作者約翰‧霍根博士,在書的序言中所言:「最後我想説,一部心理學的歷史,就是嘗試瞭解人類處境的歷史,其中充滿了錯誤、死胡同和偶爾出現的勝利曙光。正因如此,我發現心理學的歷史,基本上是由許多我所知道最迷人的故事所構成的萬花筒,而我衷心期待,本書的讀者也會發現,心理學的故事是如此豐富而有趣。」
雨果說:「歷史是什麼: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,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。」閱讀完書裡這些真實的故事之後,會理解一直以來,心理學家們為了理解「人心」,做了多少不同的嘗試與推翻,哪些被流下來了,又有哪些被改變了。不管是實驗,或者是理論,所有一切研究的目的,都是為了讓我們可以更深刻懂得,何謂情緒、思維、感官與人性。
如果好奇這門學科,是如何在短短百年之中,發展成到今天,以及這門學科,對於人類的認知有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,讀完這本書,就會有一點豁然開朗的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