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人工智慧VS人的智慧】

2023年6月30日

      雖然,人工智慧現在非常火熱,不過到目前為止,我還沒試用過這些現代科技。

      為什麼不呢?難道是因為你老了,跟不上時代的腳步了?

      不是啦!雖然本人的年紀有點大,但也不致於抗拒,科技一直不斷在進步的事實。更何況,AI人工智慧現在是顯學、是趨勢,當然可以多多接觸、學習與瞭解啦!

      目前沒有輕易嘗試的原因,只是因為我現在正在一個新領域學習。而我一直認為,學習這件事,沒有辦法速成,真想要在某個領域,累積出點什麼能力來,只有全身心投入,才能真正有所積累。

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. com

      而人工智慧,只是做事的幫手,但是如果想要在學習的過程中,奠定紮實的功力,親力親為,也許才是達到這個目標的不二法門。

      關於人工智慧這件事,我還曾經做了一個夢。

      夢中,不知道是誰,用手指著我的鼻子,對我說:「人工智慧之所以越來越精準,越來越正確,就是人不斷地修正它。在這個過程中,它會變得越來越精準,好滿足人的要求。為什麼你要花時間,訓練人工智慧,卻不願意花時間,用在訓練自己的腦去思考,去精進,去提升自身的能力?」

      哇哩咧!這是什麼夢呀?竟然這麼教訓我!

      其實,上課的時候,老師也曾經對AI這件事,說過自己的看法。對於教授的想法,我還蠻認同的。

      教授說,其實有些大學部學生交出來的報告,就是透過AI來完成。這樣的報告內容,乍看之下,條理好像清晰,邏輯似乎清楚,表面上是一篇出色的報告。

      但是,實際上這樣的報告,在他的眼中,卻是漏洞百出。因為,從專業的角度來看,AI所產出的內容,充滿了似是而非的說法。而這些似是而非的內容,外行的人看不出來,但是他一看就知道其中的問題,出現在哪裡。

      但是,學生此時正是在學習的階段,根本談不上專業,所以他們無法看見當中的錯誤,所以當教授問針對報告的內容提問時,他們其實回答不出來。不只如此,當老師直白地告訴他們,這是AI做出的報告。老師的話,讓這些大學部的學弟們妹驚訝不已。想說,AI所寫的內容,應該天衣無縫啊,老師怎麼看得出來?

Photo by Alena Darmel on Pexels. com

      老師認為,當一個人的所學,不到精熟的程度時,是無法判斷AI產出的內容中,那些看似合邏輯的論述,與實際的實驗過程,有著哪些差異。學生的經驗與知識累積不夠,自然不會知道。但是,老師已經在自己的研究領域中,鑽研十幾二十年了,當然知道這樣的論述,存在哪些細節上的差異。

      說實在的,這樣的學習,已經不是將錯就錯。因為將錯就錯,至少還知道有錯。這樣的學習的過程,是連錯誤在哪裡都不知道。也因此,到最後的結果,只是積非成是,學了一大堆似真非真的知識而已。

      論語.為政篇中孔子曾對子路說了這句名言:「由,誨女知之乎?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知也。」知道就說知道,不知道就說不知道,要分清楚才是真的知道。

      更何況,在學習的過程中,不知道不是一件壞事,不知道,反而是幫助自己更加精進的起點。一個人如果在學習時,跳過不知道的過程,很難真正學到。

      古人說:「做學問」,真的很有道理。      

      學問是做出來的,如果沒有親身的經驗,無法累積出學問來。

      回想一下,從小到大,我們是如何學會各項能力與知識,學走路,是自己站起來,用腳走;學吃飯,是自己拿餐具,用嘴吃;學寫字,是自己拿筆動手寫,動腦記;學算術,是自己親手數、動腦想。這些事情,那一件事是沒有透過做的過程,就學會的呢?

      這也是為什麼手機盛行之後,多數人記憶數字的能力、寫字的能力、認字的能力就退步了,因為不用做呀!不是嗎?

      我要說的是,不管是手機、電腦乃至於人工智慧,這些是工具,不是捷徑。

      工具的意思是,協助我們處理一些瑣事,讓我們可以將時間,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。但是,如果真心想要累積一點與眾不同的實力時,將時間投資在實際累積的過程中,這才是王道。如果投資在捷徑上時,會變成內在依舊是空的,這很容易會被看穿的。

      這就是為什麼我一開始說,現在還不去嘗試人工智慧的原因。因為,正是學習與累積的時候。回學校學習的起點,就是先放空自己的腦,將自己歸零,然後慢慢填入新的知識,再與過去的經驗相互融合後,期望能長出新的能力,可以帶得走的能力,別人搶不去的能力。

Photo by Lum3n on Pexels. com

      但是,在這個過程中,如果沒有認真投入的過程,當要離開校園,能力卻還是與過去差不多,那不就浪費了時間,也白費的金錢嗎?

      所以,我認同教授的說法。先做紮實的學習,不要貪快、不要求方便,不要想著要一蹴而就。再說啦,如果靠著人工智慧,就能跟教授們一樣的博學與專業,那他們過去那段寒窗苦讀、埋首研究的歲月,又算什麼呢?

      嗯!好像蠻有道理的。但是以後,你會不會嘗試使用人工智慧呢?

      會呀,我有開放的心,而且這工具挺好的啊,幹嘛不用。但是使用的前提是,我清楚自己的能力,並且繼續投注時間與心力,繼續提升自己。因為,我要的是讓工具為我所用,而不是代替我學習,替代我累積實力。因為,人工智慧,並不等同於人的智慧。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hangelifesolution
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changelifesolution/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Related Po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