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2月20日
平常煮飯的時候,偶爾會嘗試復刻出老爸的味道。那是一種刻在鼻腔,藏於嘴巴,最後儲存於腦中的記憶。
對味覺的記憶,是種沒有情節,難以描寫,卻又異常深刻的回憶。不知道大家對味道的記憶有哪些?對我而言,每當回憶起味道時,多數的畫面,都是當時正被家人捧著、愛著的溫暖片段畫面。
對我來說,記憶中的味道,是愛的味道。
大概因為關於食物的記憶,是美好的多,悲傷的少,才會讓自己對於食物,與寫食物的書,有著無法抗拒的喜愛。
這次介紹的書,也是一本描寫食物回憶的書,書名是《五行九宮—母親的料理時代》,作者是蔣勳老師。
五行—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,是我們熟悉的元素。五行,存在自然之間,座落於方位之內,記錄於歷史長河,對應在人體健康,表現於音樂旋律,落實於生活細節。五行,對我們的影響,既無形且深遠。
但蔣勳老師卻將五行,回歸到情感層面。在自序中,老師這樣寫到:「讀過董仲舒《春秋繁露》。但是,我更喜歡在這本書談母親料理的書裡,具體地說明她的廚房與五行息息相關。」母親的廚房,廚房的五行,是滋養老師生命與美感的地方。
在老師的筆下,五行不是遠在天邊,申奧且不近人情的學問裡;而是近在廚房,表現在母親那雙做料理的手中。
九宮—酸、甜、苦、辣、鹹、辛、臭、甘、淡,九種味道。酸、甜、苦、辣、鹹是一般人對味道熟悉的描寫。那麽辛、臭、甘、淡,又是什麼樣的味道描述呢?
辛,不同於辣,沒有辣的刺激,卻又比辣更有韻味,其味比辣綿長,且滲入於心。臭,是種記憶深刻的味道。書裡提到一句話:「民族不夠老,不懂得吃臭。」臭,是種特別的味道,也是個民族特色。而甘,則是苦到盡頭時,回過頭來的滋味。甘不似甜那般鮮明,卻比甜更為韻味深長。然淡卻是繁華之後,最平凡、最簡樸的生活本質。
看著蔣老師的書,記憶也被帶回到遙遠的童年。
小時剛開始學做菜時,父親每每烹煮食物時,總會喚我到廚房打下手。他總說,叫你來打下手,是要你學做菜,不然長大之後,什麼都不會做,連煮個泡麵都不會。
那時,心中總是想著,不會有這麼一天,反正只要想吃,撒個嬌,吵著爸爸做,一切都搞定了。這是一段無憂的歲月,不用想著工作的繁重,不必擔憂生活的艱難,只需當個單純的小孩。現在回想起那段歲月時,心裡還有一塊地方,感覺暖呼呼的。
看著老師的書,才又再次想起,原來自己也曾有過這麼一段好歲月。
長大之後,獨自到外地工作。剛開始,住處沒有廚房,冰箱也很小,根本放不了多少食物,也沒辦法開火。那時,只能買個電鍋,每天到超市,買點青菜後,再到熟悉的熟食攤,點些肉食。然後回到蝸居小窩,用電鍋煮青菜,配著肉食,簡單解決一餐。
那時,最大的快樂,就是趁著週休假日,到傳統市場,逛逛繞繞,買一些家常菜,犒賞自己一週工作的辛勞。
傳統市場與超級市場不同。
傳統市場中,充滿各種氣味。有熟食味,也有生鮮味。但是,我最喜歡逛市場的原因,是因為在傳統市場中,偶爾可以遇到小時候的味道。
小時候,家中少有零食。只有母親偶爾會從市場,帶些一些傳統甜品。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九層糕,與一種米與黑糖做成的不知名甜點,但不是雙糕潤。
九層糕是米做的傳統甜點,層層疊疊,外觀看起來,像是把豬皮一層層疊起來一般。夏天是吃九層糕最好的季節。把九層糕買回家後,冰在冰箱中。在燠熱的夏天午後,把冰得透涼的糕拿出來。涼爽的糕吃在嘴巴裡,甜在嘴裡,涼在心裡,是消暑的好味道。
至於那不知名的甜點,也是米做成的。上下白色的皮,有著微硬微粉的口感,而中間的本體,則Q彈中帶著黑糖香香的甜味。一口咬下整塊糕點,雙重的口感,略略硬的皮與富彈性的本體,搭配起來既彈且糯。吃這甜點的時候,必須慢慢咀嚼,讓甜滋滋的本體,與清淡的皮混和在一起,才不會過於甜膩。反而會在細細咀嚼時,將米香與糖香混合一起,帶出另一種不同的甜味。
九層糕,現在偶爾還能在傳統市場中看見。只不過現在的九層糕,已不像小時候看見的那樣,每層每疊都是薄而細緻,那樣的做工,才不負它那「九層」的美名。至於那不知名的糕點,已然消失,很久都不曾看到。也因此那多重宇宙的甜美滋味,只能從記憶中回味了。
看著蔣老師的書,跟著書的描寫,一起回到過去那些有點不方便的歲月。雖然當時可選擇品項不多,現在回想起來,反而覺得,正因為選擇有限,所以留在記憶中的每一個片段,都是長長久久的精選。
老師的文字,溫暖、親和,書的內容,平凡、樸質。這本書,很適合在假日午後,泡一杯溫暖茶或咖啡,準備一疊小小的點心,坐在窗邊,慢慢翻閱。跟著書裡的文字神遊,一起看看五行的生活轉變,品味九宮的各種滋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