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11月16日
孔夫子說:「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。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」一般而言,三個人聚在一起時,激盪出來的火花,通常是多樣貌的。由於每一個人的想法、個性不同,有可能各持己見,有可能互相支持。這時,會看見同溫層與非同溫層的差異,但是又不是那麼赤裸裸地直接了當,所以三人行時,可能是開拓一個人心理空間的好時候。
最近讀到的這本書,就是一本三人行的對話語錄。正因為如此,所以這也是一本多重宇宙、多重角色陪伴的書。
每當遇到這樣的書,總覺得很幸福。這就像是,認識了一位新朋友,既可以聊天談心,又可以增加知識,還能夠提升自信。遇到這樣的朋友,總忍不住想聽聽他說話,多跟他聊聊天,也希望有他的陪伴。
既然這是一本三人行的書,所以內容有一點多,書看起來也有一點厚。因為,它也既有很高的知識含量,又能安撫人心的書,讀起來需要有點耐心。
這本三人行對話語錄,三位作者分別是,僧侶、心理醫師與哲學家作家。他們各自從自己的生活經驗,從自己的專業出發,透過對話的方式,對生命進行了一連串的大哉問,是什麼帶給生命喜樂和痛苦?要如何做才能安住於其中,安度於此生?
作者馬修‧李卡德是一位藏傳佛教僧侶,同時也是一位生物學博士。但是,除了生物研究之外,他本身也是一位多才多藝的人,專精生態攝影、鳥類生態學、天文學、帆船、滑雪等。只是他認為,藝術或科學,無法帶給自己滿足,於是完成博士論文後,決定遷居於尼泊爾的山區,跟隨西藏上師學習佛法。
另一位作者,克里斯多福‧安德烈,是一位精神科醫生,情緒心理學權威。除了在醫院擔任醫師之外,也在巴黎第十大學任教。另外,他也寫了多本關於心理學的書籍,在法國受到許多讀者的喜愛。
最後一位作者,亞歷山大‧喬連安,則是一位哲學家與作家。他曾經寄宿在殘障特教中心。同時,他也以哲學家的身份,探討人格成長建立與哲學的關係。
由於三個作者的背景都不相同,有著不同的專業知識,所以在書中,我們會看到同一件事情,透過他們三個人,從不同的角度、觀點切入,但是最後又會得到殊途同歸的結論。
這本書從人的內在渴望切入,慢慢剖析,自我、情緒、身體、與人的關係和影響,總共有十二個章節主題。裡面的內容,有作者們本身的經驗分享外,他們還提到了其他上師、老師、專業人士的看法。最後,在每一章節結束前,他們也加入了個人的具體建議。
因此,書中所闡述的內容,不是只有客觀的理論提供,或者主觀的情緒抒發,還有實際的實踐方法。
閱讀這本書的時候,除了覺得哇!又得到了知識上的收穫之外。還有,呼~自己也有過類似的經驗,而他們的方式,如果和自己當時所採取的策略,有相同之處時,則是會啊!原來,當時的誤打誤撞竟然是適切可行的。
在各種不同的建議中,其中有一個,他們都共同推薦,對自己來說,確實能安定個人身心的方法,那就是—「靜心冥想」。
書裡,幾乎每一個章節中,針對不同的主題,三位作者都提到了,當自己遇到了生活的困難、情緒的低落時,冥想幫助自己,不只安頓自己的身心,同時自己透過冥想,覺察自己內在真正的問題,並慢慢找出適合自己的改變方法。
冥想,現在已經是很多人都知道,這是一個可以安撫情緒,提升專注力的一種方法。在之前,上正念課的時候,一開始也是從身體掃描,靜心開始。
上了正念課之後,我也會每天在睡前,讓自己靜心冥想,改掉過去藉著看書看到睡著的習慣。一開始改變時,本以為可能會像過去一樣,大腦會因為不斷的胡思亂想,而影響到睡眠。但是,從身體掃描進入冥想,才發現原本的擔心,根本全都是多餘的,反而更容易進入深沉的休息狀態。
所以,當看到書中,作者們也都提到了,他們各自也都會進行冥想,來幫助自己保持安定時,心中有一點小得意,因為自己也與他們一樣,每天都做相同的事。雖然,沒辦法像他們一樣,可以如此深刻、專業地描述出冥想的好處,但是光是睡得更好這一點,就非常非常足夠了。
這是一本很想推薦,但是又很難推薦的書。因為,裡面的內容太豐富,但是自己卻只能以管窺天的分享,無法完整地表達出,作者們的精闢見解。只能說,這是一本,要帶回家,慢慢閱讀,不要一口氣,囫圇吞棗似地看完。因為,看完裡面的每一個主題,對於幫助我們在生命的提升上,找回心靈的安定方面,是會帶給我們實際助益的收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