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「我」,生氣了~】

2024年4月24日

      最近,有位朋友遇到一些問題,來找我聊聊。

      以前,像本人這種理性腦,每次聽著別人的故事,總忍不住想著:「這樣的問題,不就這般這般,又那般那般處理後,就可以結束行程,收工打烊回家。為什麼會那麼糾結啊?到底在糾結什麼啊?」

      對呀!正是因為這麼粗暴地思考,所以常常忽略掉對方的情緒,也看不見別人的難處。

Photo by  Ma Boîte A Photos on Pexels.com

      但是,這次有些進步,耐著性子,聽完了對方的故事。聽著他的故事,腦中出現一個畫面:有個孩子握著拳頭,直挺挺地站著,牙根咬得緊緊的,眼睛張得大大的,臉色變得紅紅的,看起來很生氣,但卻什麼事都做不出來。畫面中,孩子正強力地壓制住自己的憤怒,不讓自己爆炸。

      對應到中醫理論,《黃帝內經‧素問第五‧陰陽應象大論》提到:「東方生風,風生木,木生酸,酸生肝,肝生筋,筋生心,肝主目。……在聲為呼,在變動為握,在竅為目,在味為酸,在志為怒。怒傷肝,悲勝怒;風傷筋,燥勝風;酸傷筋,辛勝酸。」

      落落長的一段話,簡單的說就是:當人生氣的時候,會雙手緊握、大聲呼嘯。而生氣是會傷肝,而且怒氣向上,一個生氣的人,也會有面紅耳赤的狀況出現。

      雖說怒氣傷肝,也不是說,生氣不好,因此要壓抑怒氣,不要發作。情緒這東西,不是吐出來,就是吞下去,但吞下去之後,未來還是會吐出來。一個經常壓抑怒氣的人,是會傷到自己的肝臟。如果長此以往,可能也會影響眼睛的健康,或者身體硬叩叩,因為肝主目,且肝生筋。想像一下,如果一個人,時常緊握雙拳,定住不動,久而久之,便會影響到全身的柔軟度。

      而且,肝生筋,筋生心,憤怒的情緒如果壓抑久了,可能會影響到心,這樣的話,就容易有心血管的疾病出現。

      那個朋友,面對令他生氣的人與事實,總是選擇壓抑情緒,是因為過去的事件,讓他恐懼與對方發生衝突。到最後變成了,不管令他憤怒的對象是誰,都是選擇隱忍不發。

      但是,他有沒有憤怒?當然有,如果沒有,就不會找我吐苦水了!

      可是,聽他傾吐的過程中,也發現到,他有一個信念:那就是發洩怒氣,一定會傷害到對方。

      嗯!這個信念,過去我也有。但是,現在反而會問:為什麼發洩怒氣,一定會傷害到別人?這兩者之間有一定關係嗎?

      其實,兩者不見得有關係吧!會不會傷人,端看主自己用什麼方式把這股氣順掉。是順掉、排空,不是硬壓進去喔!

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.com

      要如何做,可以做到發洩怒火,但又不會傷害到別人呢?

      在中醫心理學的時候,老師上課教了一個很不錯方法。

      拿張圖畫紙,還有蠟筆,坐下來之後,閉上眼睛,看看憤怒的時候,自己想到什麼,然後就把這個畫面畫下來。之後,在寫出自己在憤怒時,像什麼?想到什麼?害怕什麼?希望什麼?把這些問題一個一個寫下來。

      這樣做是有意義的。

      畫圖,是右腦的思考,透過右腦的運作,有助情緒發洩,所以藉由畫圖的方式,讓自己的情緒發洩出來。而且,圖畫紙與蠟筆,在接觸時,會有阻滯感,情緒的發洩會更有感。至於寫出來,則是左腦的思考,也是理性的梳理,透過寫下這些問題答案的過程,思考自己的想法,看清楚憤怒背後,到底隱藏了什麼。

      要如何知道,自己真的把怒氣順掉、排空呢?

Photo by Artem Lupanchuk on Pexels.com

      以過去的經驗,當我真的坦然接受自己的憤怒,也真的將這股氣完全抒發出來的話,會慢慢看見在關係中,會把焦點轉移回自己,而不是聚焦在別人如何。而不是一直說著,其實是對方如何如何,又怎樣怎樣,我可以寬容他,可以原諒他……,這種正面積極的話。

      但是,要做到這點很困難,畢竟接受自己的憤怒,並且找個管道適當的發洩,又不傷害到他人,確實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。

      聽完他的苦水之後,只能告訴他,找個方式先把怒氣發洩出來,不用如此壓抑,不要強迫自己當個完美的人。榮格老阿杯說的啊:「與其做好人,我寧願做一個完整的人。」

      所謂的「完整」,與中醫的關點相同啊,陰與陽並存,善與惡同在,樂與悲相依,每個人都有兩面,光明與陰影。

      一個人的人生要如何開展,通常都不是由自己的強項創造出來的,而是被黑暗推動。最後我也只能告訴他,站在憤怒的面前,你是否願意看看那背後的自己?這個過程不容易,但是先試著接受這個事實,那就是:「我」,生氣了!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hangelifesolution
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changelifesolution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Related Post